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

忍心一點,為孩子好一點

「港孩」如何形成?我想是家長們從小到大的縱容因素吧。
我曾經做過跟校車老師。有一天我坐在校車上,帶領幼兒安座。遠遠看到一位婆婆,抱著她正在讀高班孫子急急地跑過來。來到校車前,氣來氣喘的,我心裏就很同情婆婆,也忍不住要當面訓示那小孩:XXX,你已是高班了,個子又高大,但你看婆婆抱你抱得很辛苦,為什麼仍要抱呢?你可不可以明天開始自己行呢?我知你做到的。孩子點點頭,表示知道。不過婆婆不忍心孫子「受責」,急忙解釋:唔係呀,係婆婆自己行得慢,我想抱他…… 甚麼?!聽到之後,心裏不禁搖頭。 今天,輪到發生在自己身上,我的三歲「小虎妹」囡囡也想要人抱著上學。事先申明,我也曾失敗過,迷失在她楚楚可憐的話中。她總說:「我很累,媽媽請你抱我。」事後檢討,原來自己定的規則,由自己打破了,製造了空間讓孩子發揮躲懶機會。為收復失地,我大多數情況下都會要求她自己行。尤其是我會前一晚睡覺前已提示過明天不會抱。因為她已是幼兒班,無論如何,也要忍心一點。今天雖然整條街的人都看到她在哭鬧,不過因為「君無戲言」,自己所定的規則,必定要自己遵守,否則孩子不會鄭重你的教導。 孩子,忍著一點好了。

唐林錦華
路德會家庭輔導中心幼兒教育顧問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