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

忍心一點,為孩子好一點

「港孩」如何形成?我想是家長們從小到大的縱容因素吧。
我曾經做過跟校車老師。有一天我坐在校車上,帶領幼兒安座。遠遠看到一位婆婆,抱著她正在讀高班孫子急急地跑過來。來到校車前,氣來氣喘的,我心裏就很同情婆婆,也忍不住要當面訓示那小孩:XXX,你已是高班了,個子又高大,但你看婆婆抱你抱得很辛苦,為什麼仍要抱呢?你可不可以明天開始自己行呢?我知你做到的。孩子點點頭,表示知道。不過婆婆不忍心孫子「受責」,急忙解釋:唔係呀,係婆婆自己行得慢,我想抱他…… 甚麼?!聽到之後,心裏不禁搖頭。 今天,輪到發生在自己身上,我的三歲「小虎妹」囡囡也想要人抱著上學。事先申明,我也曾失敗過,迷失在她楚楚可憐的話中。她總說:「我很累,媽媽請你抱我。」事後檢討,原來自己定的規則,由自己打破了,製造了空間讓孩子發揮躲懶機會。為收復失地,我大多數情況下都會要求她自己行。尤其是我會前一晚睡覺前已提示過明天不會抱。因為她已是幼兒班,無論如何,也要忍心一點。今天雖然整條街的人都看到她在哭鬧,不過因為「君無戲言」,自己所定的規則,必定要自己遵守,否則孩子不會鄭重你的教導。 孩子,忍著一點好了。

唐林錦華
路德會家庭輔導中心幼兒教育顧問

教師能,為什麼家長不能?!

當我仍是幼師的年代,經常接收到家長向我投訴:孩子不吃飯,不願做家課,偏愛零食不吃正餐,只顧看電視,不願上床睡覺,上學要人抱…… 總是很多很多孩子的壞習慣和行為。但一到老師手上,問題一個也沒有出現。為什麼?難度老師有甚麼法寶?難度老師的魅力這麼強? 行為學派學者桑代克提出Law of Effect「效果律」概念:孩子的行為反應若獲得滿足,會刺激下次再出現該行為。換言之,當孩子做得不好,他就要承受後果;這也是重要的管教規則:「後果律」。
幼稚園/幼兒園乃依據《學前教育指引2006》的時間表建議,為孩子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活動。活動一浪接一浪,倘若個別孩子吃得慢了,一個老師會留守等你,但另一老師就會領著其他的到戶外散步去。倘若他有一天終於吃得快了,可以享受與同伴散步的樂趣,他就會明白後果律的重要性。這個「後果律」比你老是嘮嘮叨叨勸化,或者出動雞毛掃來得更有學習效果。

孩子很想散步嗎?那就要趕快了。

唐林錦華
路德會家庭輔導中心幼兒教育顧問

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

父母的自覺與成長

父母的自覺與成長



若作父母是一個靈修與成長的旅程,我們在開始旅程時要留意的,便是要知道自己「身在何處」及「往何方向走去」。讓我們先談談父母「身在何處」。

作為一個成熟的人(或是作子女其實也期望父母應該是一個較為成熟的人吧),指標之一乃是對自己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及認識。是故在不同的家長團體或培訓中,其中一個協助父母們成長的方法是運用不同的性格測試或工具,讓家長們更真誠及深入的了解自己。

在眾多性格測試或工具中,這幾年較名流行的,有「九型性格」的測試。九型性格之所以在家長成長的範圍上備受歡迎,其中一個我認為的主要原因是「九型性格」給家長提供了十分清晰的成長方向及指引。而家長亦在尋找自己的性格類型的過程中,了解到更多自身在管教子女方面的強項與弱點。

作為一個不斷成長的人,的確需要不住檢視自己,反省自身仍有的成長空間。就是未有學過任何性格測試工具,家長其實也不難作出自我反省改善的努力。最難其實就難在我們是否有勇氣去面對自己,以真誠無偽的心地去面對自己的弱點,並願意在有需要時以謙卑的心尋求協助。

何不讓我們此時此刻便安靜下來,放下我們緊緊抓住的東西或安全感,向上主開放,檢視一下自己的內心,問問自己:作為父母的我,有甚麼地方需要承認自己的不足與限制,雖要作出改變,,讓我的兒女、我身邊的人得著更大的福氣?

共勉之。

唐思偉
路德會家庭輔導中心主任

作父母是一趟靈修及成長的旅程

作父母是一趟靈修及成長的旅程


在過去的日子,有機會到過不少的教會、學校舉辦家長講座,每每講座後也有家長留下,一起探討有關管教孩子的問題。大部份的家長也會集中在孩子的情況與問題身上,希望由專家身上可以找出一條「秘方」,將他們的問題即時KO,然後讓他們回到他們以為的「順境」當中。然而作為一個「專家」,我常常提醒自己,每一個家庭以及其親子關係也是極其獨特的,在兩三分鐘聆聽所得的資訊也過於片面。在這限制之下,我的回應或建議對對方極有可能並不適用。

不過,香港人總是喜歡「快、靚、正」的解難方案,卻忘記了也許作父母這個過程,其實就好像做人一樣,每人走的路也不同,並沒有一條「快、靚、正」的公式。反而,上主給我們這個作父母的機會,並不是要我們都成為拿100分滿分的父母。而是希望我們在人生的路途中,或是在作父母的過程(Process)裡,好好的經歷當中的甜、酸、苦、辣,而在這些失敗、輭弱當中,自己也與子女一同學會成長,經歷更深的滿足。

回想自己過去十多年在學校當老師的歷程,也是滿著許多的眼淚與歡笑,然而一路走來,今天最大的滿足,不單是學生們的成長,更是看到自己在過程中的成熟。整個「作老師」的過程,其實就是上主用以塑造自己的功具。到今天成為父親的我,也願意再次懷著謙虛的心,去留意、覺察上主要我學習的功課,去在每天與子女及家人的相處上,尋找祂的足跡,做好這份學習的功課,作一個成長的父親。

你願意與我一同懷著這樣的心情同行嗎?

唐思偉
路德會家庭輔導中心主任